第14章 第十四章 告别

转眼间,四年的大学时光接近尾声,同学们为了完成最后的论文,绞尽脑汁,秉烛夜读,给自己的最后一次大考,画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
郑新走到郑恒身边,看着他依然翻阅着无关学科的书籍,虽然难以理解,但也深知他的用意。“阿恒,马上要大考了,论文的主题我一时把握不好,能不能参谋参谋?”,郑恒一听,便指着不远处的白小凡,深切的说道:“人家女孩子都能学以致用,自给自足,论文的主题,还是要你自己想办法。”,“嗨,哥们,你拿我和小凡比,是真的高看我了!那我得努力加油,可不能自己给自己看扁了!”,“嗯,加油!”。

郑恒心里其实早就定下了论文的主题,就其内容上还需要打磨研究,这也是自己不断翻阅中外学科,从中汲取养分的原因。郑恒心里一直有一个伟大的梦想,就是用知识来解决南宁村尚且贫困的老大,难问题。

虽然南宁村依山傍水,土质肥沃,但是在大山脚下,交通不便,这个是每个南宁村村民都深知的老大,难问题,解决这个问题,需要足够的经济输出,才能吸引到投资者的目光,才能联系到政府,给南宁村建造成一个交通便利,服务优越的经济枢纽。

郑恒心想,要如何构建自己的经济网络,除了栽种果园,搭建大棚蔬菜,还要用到四通八达的网络,如此,一来稳定当地的经济发展,二来方便投资商有更多的渠道获得产业报告。当然,要吸引住眼球,还必须要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,这些都是郑恒心里一直盼望做到的大事。

所以,郑恒的论文主题,就是“构建乡村经济,创造产业平台”,就内容上,有很多可以学习的榜样,但是重点,还是要照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,不能一味照搬,结合自己的特色,举一反三,一击必中。

白小凡的论文主题,是“中西文化的结点和差异”,在肯德基从事工作一来,白小凡就被西方的饮食文化深深吸引。相比较中国,长久一来的贫困意识,限制了想象的空间,一味的吃饱喝饱的姿态,近乎形成惯性,而西方的饮食文化就好比西方文明的呈现,高效,高能,高情商,这些都是白小凡长久以来的切身感受。中西文化的结点,就是同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变奏中,而差异就好像不同的地理,水质及历史环境下的衍生出的不同的文明和思维意识。

反观郑新,他的论文主题是“当代青年的标杆”,主要阐述的是,当代青年应该认准哪一条方向,肯定哪一类人,走最正确的哪一条道,就好比将标杆比作方向,将方向定在当下,听从的党的指挥,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。

三个人都已经敲定了自己未来的路,一旦离开了学校的庇护,在社会这个人流涌动,就业困难的时代发展中,可否独当一面,勇立潮头,就完全看自己的造化和能力了。

点击获取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