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第十七章 谢礼

伙计在心里想,估计是个没落大户家的小姐,难怪看着与街上跑的那些总有点儿不一样。

这么想着,伙计虽然心里还有点瞧不起赵玉娇,但好歹是答应下来了。

“多谢大哥。”

赵玉娇福了一福,便牵着玉宁的小手走出了宋氏制衣坊。

玉宁想不明白姐姐为什么要这样做,不由眨着双圆溜溜的眼睛,奶声奶气地问:“姐姐,你为什么让纪公子一定来见你啊?”

“嗯,姐姐不喜欢欠别人人情。”

“可是让纪公子去我们家,姐姐要怎么还人情呢?”玉宁想不通,继续问。

“……你呀,还小,不明白的。”

赵玉娇点了点玉宁的小鼻尖,数了数剩下的银钱,到距离最近的一间墨斋里头咬牙挑了套文房四宝。

虽然赵玉娇也心疼钱,但该花的还是得花,何况笔墨纸砚日后总还能用到的。

当夜,在哄着玉宁睡下以后,赵玉娇就点了根蜡烛,在桌边坐了下来。

她一边慢悠悠地研磨,一边在头脑里回忆着自己曾经在古装剧中看到过的衣服样式。

托现代古偶剧盛行的福,剧里的衣服动不动就会出现各种仿款,赵玉娇作为一名古偶剧爱好者,自然也见过不少,还曾经专门买过角色服穿着去参加游园。

这样一遍回忆,脑子里的画面就越来越清晰,各种服装的样式、色彩,包括一些小细节上特别吸引人眼球的小细节,赵玉娇统统将它们变为了手下的图纸。

“啊——先就这些吧。”

赵玉娇数了数,自己统共画了三十五张设计稿,其中不但借鉴了热门影视剧的样式,还加入了她个人审美上的融合改动。

可以说,这些样式若是做出来,定能帮宋氏制衣坊带来一波热火生意。

赵玉娇想着,满足地打了个呵欠。

赵玉娇正在墨斋挑买笔墨纸砚时,宋氏成衣铺进来了一个身材颀长,面容温润的少年。

少年看着只有十五六岁的模样,穿了一身靛蓝长衫,眉眼间一派风流笑意,端的是一翩翩公子。

铺里伙计一瞧来人,立时挂上谄媚又殷勤的笑,躬着身小跑上前:“少爷您今日怎有空来这里?”

来者正是宋氏成衣铺的少东家宋书恒,他迈着长腿往铺里走:“我方从学堂下学,顺道来看看,怎地如此热闹?生意可好?”

伙计挤眉弄眼,意有所指道:“多是只看不买的,要我说啊,放着纪公子在这里做裁缝,看的人倒是比买的人还多。”

“多些人看又有什么坏处,”宋书恒知道这些伙计也没几个把少瑜当东家尊敬的,脸一冷,呵斥道,“总好过铺里冷冷清清。”

“是是是,少爷说的是。”

伙计眼珠骨碌一转,随即从账台后头拿出赵玉娇留下的字条,递给宋书恒:“少爷,这是个姑娘家让带给纪公子的,今儿个他不在,您若得空,可否转交于他?”

“姑娘家?”

宋书恒双眉一扬,年轻的很是戏谑。

“行,我拿去给少瑜。”

“唉!谢谢少爷……少爷您就要走啦?不再多坐过会儿?”

宋书恒并不回头,只冲着伙计挥了挥手。

宋氏成衣铺离宋府不远,只花了一刻钟,宋书恒便进了家门。

他第一件事不是去拜见父母,而是心急火燎地直往纪少瑜住的院落赶。

纪少瑜借住宋家,当然不能跟主人家一样住主苑。

他住的地方是宋府最靠近外墙边的一间偏院。

地方虽偏僻,但好在环境幽静,没事的话半天也见不到有人上门来打扰。

“表弟,表弟!”

宋书恒的大嗓门叫纪少瑜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剪子,匆匆迎上去给他这位表哥开门。

“表哥今日怎么回来得这样早?”

“我若是晚回来些岂不是看不成好戏?”

宋书恒到底还是少年心性,还不待纪少瑜回问,就兀自拿出字条在纪少瑜面前晃:“快给表哥说说,这是哪家的姑娘这般心切,都给你鸿雁传信了。”

“可别揶揄我了。”纪少瑜拿过字条,打开一看,只见那上头用娟秀小字写着:

“当日之恩,小女日夜难忘,只盼公子能屈尊来一趟寒舍,小女定当面致谢——赵玉娇(书)”

底下还缀了一串地址。

纪少瑜的眼前很快闪过赵玉娇若同娇嫩花瓣般的脸颊,眉眼里立时升起一股笑意,但笑意很快又暗淡了下去。

“表哥,少瑜有一事相求,”纪少瑜对着宋书恒作了一揖,“前些日子机缘巧合下我救了个姑娘,她现在约我相见估计是想道谢,你可否代我去一趟?”

“我?人家约的又不是我。”

“表哥,近日铺子里要赶制一批衣物,时限很紧,我实在抽不出身。”

“……”宋书恒锁眉,纪少瑜在家中的境遇他也是知晓的,倘若他去给少瑜求情,还会被母亲训斥不守孝道,转而更加苛待纪少瑜。

想起平日父母的所为,宋书恒有些过意不去。

“那我便代你走一趟,”宋书恒松了口,轻拍一下表弟肩头,“只怕人家姑娘见是我去便不愿说真话,你给她留个字条罢。”

宋书恒说得在理,纪少瑜道过谢后赶紧留字,宋书恒在一旁看着,打趣道:“表弟你这字写得还不如人家姑娘,日后得空多练练。”

“要练的,要练的。”

纪少瑜很是羞赧,心里头关于赵玉娇的画像却又不由更真切生动了一些。

翌日清晨。

赵玉娇揉着还有点酸疼的肩背,起个大早给赵玉宁蒸馒头。

面团是昨晚就揉好的,赵玉娇特意一夜没熄灶,把面团搁上面发酵。

今早去看时,面团已经膨胀得胖乎乎圆滚滚的了。

赵玉娇穿越前十分喜欢捣鼓些吃的,像馒头这样的简单面食当然不在话下。

充分发酵后的面团再经过反复揉打,捏出来的馒头外皮劲道,内里暄软,但可惜的是这个时代没有碱,吃上去有一些无法避免的酸味儿。

但是赵玉宁吃得很是开心,直夸姐姐的馒头比外头卖的还好吃。

宋书恒过来的时候两姐弟正在分最后一枚馒头。

“冒昧打扰,请问赵玉娇赵姑娘是否居住在此?”

赵玉娇将手中的馒头都塞给玉宁,起身到门前:“我就是赵玉娇,敢问公子是?”

点击获取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