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玉娇上前去开门,只见隔壁的李婶一只手抱着一颗青翠的大白菜,一只手端着一个饭碗。
而饭碗里静静地躺着刚刚舀进去的猪油。
“你们姐弟俩刚回来,先拿去吃吧。”
李婶笑着说完,然后将手里的白菜和油碗递给赵玉娇。
赵玉娇没有想到,李婶竟然能雪中送碳?
“多谢李婶。”赵玉娇接过,本想算钱给李婶的,又觉得这样唐突别人的心意不好。
她在心里暗暗记下,找机会还这份施舍之情给李婶。
李婶伸手拍拍赵玉娇的肩膀,然后难过道:“前些日子他们卖你们家粮食的时候,我们只当是他们要带你们回三岔村去,谁知道竟然是起心不良。”
“手里拿着银子不安全,买些粮食放着,就快过冬了,冬天的粮食贵。”
李婶压低声音提醒道,随即杨了杨嘴角,然后返回家去了。
赵玉娇看着李婶的背影,心里满是暖意。
李叔和李婶家也很艰难,总共五个孩子呢,大的那个春妮去年才满十五岁,都嫁人了。
现在家里还有三个丫头,一个小子,都是长身体的时候。
李叔有着村里唯一一辆马车,寻常也帮村里拉拉货物,带人进城,赚些小钱维持生计。
赵玉娇将油碗和白菜拿回厨房的时候,只见玉宁正翻着米缸,那里面零星还剩下一些碎米,煮熟也不过一碗粥。
“加点白菜先煮着,凑合今天晚上,我们明天请李叔一起,跟我们进城买些粮食。”
赵玉宁回头看着姐姐手里拿着的油碗和大白菜,面色一喜,高兴道:“谁给的?”
“李婶,记得她善良的给予,以后要报答的。”
赵玉宁闻言,狠狠地点了点头。
李婶走了以后,接着村里又来了一些熟悉的小丫头或是顽皮的小子。
一个个都听从大人的话,给赵玉娇和赵玉宁送来了些鸡蛋,黄豆,小米,还有蔬菜等等。
这一晚上,赵玉娇和弟弟赵玉娇守在厨房的篝火旁,赵玉娇用焦黑的炭在黄色的油皮纸,让赵玉宁亲自将这些给他们送来粮食和蔬菜的人家都记下来。
赵玉宁第一次看见他姐姐写字,惊奇得不得了。
“姐,你啥时候会写字了?”
赵玉宁惊叹道,他突然好崇拜自己的姐姐。
赵玉娇看着弟弟那一脸惊奇又兴奋的样子,当即点了点他的额头道:“咱爹是挑货郎你忘记了?”
“他会算账,也识字。”
“爷爷当年供他读过两年私塾,后来强盗到处杀人,奶奶,二叔,三叔都被强盗杀了。”
“爷爷去私塾接爹,避过一劫,后来爹爹很自责,不肯继续念书了。”
赵玉娇说着记忆里的往事,那是她爷爷嘴里长长念叨的事情。
记忆里,她爹确实教过她识字。
“我只记得爹爹对我很好,经常给我带好吃的。”
“娘很温柔,她经常给我做新衣服。”
“还有爷爷,爷爷睡觉的时候,经常抱着我的脚在怀里。”
赵玉宁说着,眼里又闪现晶莹剔透的泪珠。
赵玉娇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,然后轻声地哄道:“别哭了,你还有姐姐。”
“姐姐会送你去念书的,以后我们玉宁也会识字,也会算账,跟爹爹一样厉害。”
“真的吗?”赵玉宁的眼里迸发出炽热的光。
赵玉娇捏了捏他的小脸蛋,然后十分肯定地道:“真的。”
……
天色刚亮,赵玉娇便包了十文钱给玉宁,让他去请李叔架上马车陪他们进城买粮食。
玉宁很快就跑回来了,手里拿着两个刚刚出锅的鸡蛋饼。
“李叔说他套上车就来,这个是李婶给我们吃的。”
玉宁开心地分来一个给姐姐,小脸上全是满足的笑意。
他眯起眼睛的时候,那嘴角翘得高高的,可爱极了。
赵玉娇含笑不语,接过饼子开始吃起来。
不一会,李叔套着马车赶了过来,赵玉娇和赵玉宁锁了门,就上了马车。
一路上摇摇晃晃的,颠簸得很。
李叔的马车并没有车篷,就是敞开的木板车厢。
里面垫了些干草,玉娇和玉宁一左一右地坐着,双手牢牢地抓住车壁。
而李叔则是站着赶车的,赵玉娇都暗暗佩服,李叔那腿颠一路都不会酸麻的?
晨起的太阳不是很烈,深秋的寒意却阵阵来袭。
赵玉娇卷缩着身体,对着李大勇出声道:“李叔,县城里有一家《宋氏成衣铺》你知道吗?”
李大勇闻言,沉凝了一会道:“城东那家吧,听说过,开了十几年了。”
“听说生意很好,料子是一般的料子,不过胜在做工精细。”
赵玉娇闻言,随即又道:“听说那家老板有姓纪的亲戚吗?外侄之类的?”
李大勇摇了摇头,他向来不喜欢打听这些琐事。
赵玉娇见问不出什么,也不急,等到了县城以后,她给了银钱让李叔陪着玉宁去买粮食,她借口去买蔬菜转到了《宋氏成衣铺》的门口。
这条东街上很是热闹,算是县城里的经济最繁荣的地段了。
到处都是挑货郎,而租得起门面的,都是些衣服,首饰,当铺,还有书斋等等。
赵玉娇摸着头上还绑着的纱布,当即买了一块头巾戴上,然后走入书斋。
店里的伙计看见一个女子进来,当即迎上来道:“姑娘给家中兄弟买书的吧?”
赵玉娇点了点头,然后轻言细语道:“给弟弟买几本启蒙的书。”
伙计见这位说得实在,心里寻思着定是要买的,于是便殷勤地介绍道:“启蒙的书有好多呢,其中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都是卖得最好的。”
“你拿给我看看。”赵玉娇目光扫视着成片的书架,发现这书斋都将书归类放置,其中有不少典籍都是放在高架上,显然是害怕有人顺手偷走。
伙计很快给赵玉娇拿来了书本,赵玉娇随意翻看,确定无误以后道:“麻烦你算一算总共多少钱。”
伙计喜上眉梢,当即张口就来:“《三字经》和《百家姓》各三十文钱,《千字文》五十文钱,共一百一十文钱。”
赵玉娇的嘴角抽搐几下,她要是没有记错的话,六文钱一斤米,五文钱一斤肉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