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他倒是重情义

提这件事也不过是让皇帝留心罢了。

“那你有什么办法?”

“回父皇,儿臣没有。”

李泽冷嗤了一声,“让你查你就真只查,别的什么都不干。”

“父皇息怒。”李瑾佑连忙跪下请罪,“朝政之事,儿臣本就不擅长,不过儿臣有一人推荐。”

李泽瞥了人一眼,“先起来吧,说来听听。”

“此人是户部度支司的员外郎姜文汉,对财政赋税之事颇为熟悉,之前儿臣在酒楼中无意与他结识,发觉此人虽然年轻,但许多想法颇为有用。”

说罢。房内一片安静,但李绍却偷偷觑了李瑾佑一眼,眼中似是有些得意愉悦。

李泽没有直接应下李瑾佑的话,只说,“看来这趟南巡还是有点用的,刚刚朝堂上争论的边关钱粮一事,你二人有何看法?”

刚刚朝堂上对于是否要增加边关钱粮一事吵得不可开交,大抵分为两方。

一方便是文官认为如今刚刚结束战事,国库空虚,根本毫无余钱拨给边关,且前些年打仗,已经消耗了大量的钱粮物资,且定尚有剩余,今年边关定可以撑过去。

一方便是上过战场的武官,知道战场的残酷与情况。一入寒冬,塞外冰封千里,每年的碳火都不够烧的,若是冬衣粮草不足,指不定还要活活冻死人,打仗那几年这样的事可没少发生。因此钱必须得拨。

文官认为武官危言耸听,武官说文官狗屁不通,两方吵得险些把朝堂变成坊市。

想到朝堂的清醒,李瑾佑缓缓垂下眼睫,斟酌用词,刚要开口时,太子李绍抢先一步开了口。

“父皇,儿臣以为,国库纵然不充裕,但边塞的钱粮是一分都不能少的。”

“瑾佑,你认为呢?”

“儿臣与太子的想法一致,边塞苦寒,冬衣也只能保暖一年,次年便不行了,而且边塞入冬较早,钱粮物资还是尽早拨过去为好。”

李泽目光在二人转变,须臾后,他说道,“朕知道了,你二人退下吧。”

李瑾佑和李绍一走,李泽脸上的那些笑意也消失了。

刘泰奉了茶,李泽拨了拨茶,目光瞥过去,刘泰说道,“陛下,没有。”

“废物。”李泽放下茶杯冷冷道。

“奴才觉得应该是外面的人,不像是这里面的人。”

李泽不言,目光只是沉沉地垂下来,“他去哪了?”

刘泰知道李泽指得是谁,“老地方。”

“他倒是重情义。”

刘泰听出了李泽的失落,忙道,“陛下,父子之间,终有一日,会体谅的......”

李泽摆摆手,刘泰立马噤了声。刘泰见人拿起毛笔,连忙在一旁磨墨。

片刻后,李泽一面写一面道,“去把他说的人查一下,多派些人保护他。”

刘泰领了命,连忙去办。

李瑾佑与李绍出了寝宫外,便分开而行。

李绍并没有直接回东宫,而是先去了立政殿。李绍到的时候,皇宫殿里的请安早早便结束了。

谢盈君见自己的儿子来了,连忙起身把人扶起来,“绍儿,这次南巡辛苦你了。”

“母后,不辛苦,这次南巡儿臣受益良多,途中还遇到了不少趣事。”

“有什么趣事?快给母后讲讲。”谢盈君笑道。

李绍挑了几件有关地方的风土人情讲了讲,逗得人笑声不止。

点击获取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