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书碧虽然真才实学没有太多,但是算出吉凶还是可以的,为了给人心宽,有些“化解”之法,必不可少。
主仆俩又逛了逛书店,买了几本新出的传奇,好用来打发时间,那些绣花弹琴的事,她实在做不来,之后就回了姜家。
转眼就到了姜书彤出阁的日子,远香阁里早早就忙乱起来,姜书碧赶来的时候就看见一屋子的丫鬟婆子慌得慌,忙的忙,而一身大红嫁衣的姜书彤则坐在梳妆台前,显然已将穿戴好,正在上妆。
只见她面似芙蓉,眉如柳丝,眼睛比桃花还要娇媚,没错,姜书彤随了姜家人的好容貌。
“大姐姐好漂亮啊,”姜书碧真心赞叹。
“油嘴,”等你好日子的时候,看我怎么取笑你,话没说完只听她嘶的一声,原来是喜娘开始绞面了。
“福筷举一双,贵气从天将,去污求吉利,百年得平安。。。。。。”喜娘嘴上念叨着吉祥话儿,手上动作不停,看的姜书碧都觉得疼。
这时,前面闹起来了,“姑爷来了,姑爷来了”小婵叽喳渣的飞了进来,比姜书彤的丫鬟还要兴奋。
姜书碧也好奇,就去前院看了眼未来大姐夫,只见他穿着同款大红喜服,人算不得很白,,身形中等,看起来不那么平易近人,她记忆回笼,这大姐夫她是没见过几面的,因此印象并不深刻。
他通过重重“关卡”总算是顺利见到姜书彤,二人去了正堂,拜别长辈。
厅中除了老夫人,和孟氏并排坐着一位白面蓄须,且身形高大的中年男人,虽说是中年,也隐约可瞧出当年的风姿,这点,看着姜家这三兄妹的容貌也能猜出,这就是姜书碧的父亲姜定儒。
姜家世代都有在朝中为官的,到了姜定儒这里,可算是做到官职最高了,因此和出身无甚出众子弟的永昌伯府的孟氏结亲,也不算高攀。
姜书彤作为姜家第一个成婚的孙辈,显然是备受瞩目,老夫人眼眶发红,孟氏更是泣不成声,只姜定儒还算镇定,毕竟是风里来雨里去见惯了大场面的,只是攥紧的拳头,泄露了他紧张的心情。
拜别亲长后,姜书彤由姜书青背着上了花轿,由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的迎走了。
至此,姜家这边除了跟去送亲的,已经算是成功的完成了一应礼节。
孟氏没有心情理事,剩下的就交由姜书碧接手,等都处理完,回到听雨阁时候,她已经累得不想说话,倒头就睡。
第二日去到祖母屋子时候,她看见的就是眼睛红肿的孟氏。
“来二丫头,坐到祖母身边来。”老太太朝着她招手。
“昨日里辛苦你了,”说完看着姜书碧,无限感慨“也是大姑娘了,过了年就也是做人家娘子的人啦”
说完似是想起什么来,对着孟氏道“青儿的事你多上心些,男子虽说是该先建功立业,屋里还是有个妥帖人照顾更稳妥。”
祖母知道孟氏的打算,想着大哥能考过府试再议亲,觉得她想的也没错“可以提前先看着,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的。”
这和孟氏想到一处去了,她自己没有不应允的。
老太太看着她红核桃似的眼睛“无事了,你们都回去歇了吧”
从回春堂出来,姜书碧就觉得心口发紧,小婵见她脸色不对也没多想,以为她是昨日累着了,想着回去定要给她捏捏肩。
实则她是心中慌乱,想着大哥哥的婚事,她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,怎么才能不让田氏那个搅家精进门呢,她还得回去好好思量思量才行。
还没到听雨阁,她就吩咐小婵多和祖母和孟氏院子里的姐姐们一处玩耍,打听些关于大哥婚事的事儿。
小婵听得丈二和尚一般,但还是痛快的应了。
如此她便安下心来,拿出新买的传奇,坐在临窗的大炕上看的认真,倒也舒适。